在选择PON模块时,您可能会注意到,GPON和EPON模块的接口几乎都采用SC连接器光纤,而不是LC连接器。那么,为什么PON模块采用SC而不是LC连接器呢?今天,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。
SC连接器和LC连接器有什么区别?
SC连接器采用推拉式结构,插拔更方便,结构更稳定,机械强度好,但体积比LC连接器大。LC连接器体积更小,只有SC光纤连接器的一半大小,且采用带锁扣的插拔结构,更适合高密度布线。LC连接器体积更小,只有SC跳线的一半大小,且采用带锁扣的结构,更适合高密度布线。
下表中,我将比较两者的具体区别:
参数 | SC 连接器 | LC 连接器 |
接口尺寸 | 2.5毫米 | 1.25mm |
插件结构 | 推拉结构 | 带锁插入式结构 |
连接精度 | 准确率相对较低 | 套圈小,连接精度高 |
研磨方法 | UPC/APC | 通常是 UPC,但也有 APC |
回波损耗 | UPC:≥ -50 dB,APC:≥ -60 dB | UPC:≥ -50 dB,APC:≥ -60 dB |
插入损耗 | ≤ 0.3 dB | ≤ 0.25 dB |
端口密度 | 尺寸大,适合低密度部署 | 体积小,适合高密度部署 |
拉伸性能 | 抗拉强度高,适合复杂场景 | 抗拉强度相对较弱,适合室内应用 |
应用场景 | 宽带接入网、三网融合、小区 FTTH、小区机柜、PON/EPON 系统 | 数据中心、高密度配线架、服务器机房和主干交换机之间的互连 |

PON模块为什么选择SC而不是LC?
首先,SC光纤连接器采用推拉式结构,稳定性更强。在PON网络部署中,光分路器节点、ODN盒等环境复杂,对连接器的稳定性要求较高,且在室外连接,对SC连接器的机械强度也有一定的要求。SC连接器体积较大,插拔面平整,维护人员容易识别。
相比之下,LC连接器虽然体积小,支持高密度部署,但其物理结构不如SC连接器稳定,抗拉抗压能力相对较弱,因此对于需要在室外环境中部署PON模块的情况,SC光纤连接器无疑是更合适的选择。
其次,SC连接器一般采用APC研磨。在PON系统中,尤其是长距离传输、多分支情况下,光信号反射控制非常重要。APC相比UPC,具有更低的反射损耗,在光功率预算约束、多级分接或OLT挂载更多用户的情况下,显得更为重要。
第三,PON模块使用SC连接器是行业标准,在FTTH规模部署初期就已确立,目前大多数厂商的GPONOLT设备采用SC/APC接口,家用ONU设备也基本采用SC接口。这一统一标准保证了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通和互联互通,也降低了设备商和运营商之间的协调成本。SC光纤连接器已得到ITU-TG.984和IEEE802.3ah等行业标准的支持。
最后,PON网络通常采用双向数据传输,这种传输方式对模块接口的影响很大。它通过在单根光纤中使用不同的波长对多路信号进行BiDi传输。与LC接口相比,SC接口具有更大的头部结构,可以容纳BiDi传输所需的组件,从而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PON网络为什么采用双向传输体制?
PON网络选择BiDi传输系统,是因为可以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上行和下行数据,从而节省光纤资源和部署成本。换句话说,采用单纤双向传输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其成本优势。
PON网络的核心是无源分光,即OLT到多个ONU共用同一条光链路,借助无源分光器进行一对多的分配。下行方向采用广播方式,OLT向所有ONU发送信号,ONU自行识别其数据。上行方向采用TDMA方式,多个ONU按时间发送数据,避免信号冲突。波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相结合,使双向传输更加高效。

双纤双向传输系统需要每个PON端口配备两根独立的光纤,一根用于上行,一根用于下行传输。相比单纤双向,需要两倍的光纤资源、分光器和部署空间,显著增加了光分配网络的部署成本,对于大规模PON部署,这样的布线方案不具成本效益,可扩展性也较低。
二线双向系统的另一个缺点是其物理连接复杂,其Tx端口和Rx端口必须对应,严格的连接要求会导致部署过程中出现光纤交叉,增加网络部署的复杂性,连接错误还会导致通信故障并增加维护成本。

总结
综上所述,SC连接器在PON模块中被广泛应用,不仅因为其符合行业标准,而且相较于LC连接器,SC连接器稳定性更强、性价比更高、损耗更低,在PON模块应用场景,尤其是室外场景中,SC连接器拥有更强的可靠性。
资料来源:QSFPTEK